“书单君,我今年大学毕业,学校不是985、211,学的专业也不是自己喜欢的,现在要找工作了好迷茫,我应该怎么办?”
“我工作几年了,但是不喜欢现在的职业,想转行,但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适合什么……”
对未来感到迷茫,几乎是所有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问题。
平常睁眼闭眼,一天天也就混过去了,但突然有一天,现实逼迫你要做出行动(比如,毕业要找工作;公司裁员要换公司),或者你开始对现状感到不满(比如觉得薪水太少),你就开始对未来充满困惑。
但小仙女想告诉你,迷茫是件好事,因为这说明:你已经开始思考了。
迷茫,是因为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
小仙女以前是个随遇而安的人,很少为了一件事情去做长久的规划,总是信奉“车到山前必有路”。
考试前一个星期集中复习抱佛脚、比赛前花三天三夜集训、毕业论文熬几个大通宵赶出来……然后,事情做完了,结果都还可以,于是我用这种心态继续混日子。
读大学的时候,会逃避去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;到了找工作,才发现大学念得不用功,成绩一般,也没啥厉害的实习经历,只能广投简历,投上啥是啥。
对小仙女来说,别说未来十年的规划了,连一年后自己会在哪儿、做什么工作、成为什么样的人,都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。
一开始这种状态还挺“舒服”的,但过了两三年,想要跳槽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,在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。即使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,也没有选择的资本。
和小仙女相反的,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冉冉。
她对就读的专业不感兴趣,但是喜欢设计类的创意工作。于是从大一开始,冉冉就给自己做了一个四年规划:
大一大二自学PS、参加社团的宣传部门初步接触设计工作,为之后找工作积累知识和经验;大三开始找设计类的实习,真正地去校外实践。
相比起小仙女浑浑噩噩浪费的大学四年,冉冉目标清晰,一步步地在为自己实现梦想添砖加瓦。
最后结果也如她所愿:毕业后去了京东做设计,工作两年后又跳槽去了腾讯。上次跟她聊起来,她说:“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团队,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每天都感觉很充实,很幸福。”
可以说,小仙女和冉冉这两种全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职业发展,背后的区别就在于——有没有对职业发展进行规划。
我们每天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,你选择的职业如何,绝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生活如何。
做好职业规划,有多重要?
很多人觉得人生是不能被规划的,因为变数太多,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的论调也常常不绝于耳。
这其实是误区。规划和计划不同,规划是方向性的,计划是具体实施,有了大方向,即使遇到一些阻碍,我们也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。
以前小仙女会觉得,“随遇而安”是很潇洒的一件事,但事实上不是如此。当别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时,你却浑浑噩噩,最后身无长处,如水面浮萍,到哪都无法扎根,你如何能“安”得了呢?
只有像冉冉这样,有一个明确的目标,建立清晰的规划,一步一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才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。
职业规划不能确保我们达到终点,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积累逐步达到终点的资本。
另一个方面,过去职场的上升路径就像是自动扶梯,每个人从基层岗位做起,只要你不断提升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,就能慢慢地一步步往上升。
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,在扶梯的每一层上都挤满了人,大家都身怀绝技,很多高材生也被大材小用,却丝毫看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。
竞争加剧,想要脱颖而出,做好职业规划就更重要。